一本书是怎样诞生的?
制作一本书,听起来是很容易的事,但操作起来,却是一个非常繁复的过程。主页君将通过记录几个小时的参观见闻和大家分享。对于印刷流程,主页君也不十分熟悉,虽然有做功课,但也难免有疏漏,还请指正,共同进步。
第一步:印前
印刷前的准备阶段,齐清定的稿件交到印刷厂后,会先打出一个样子来给出版机构审核,这个过程叫“打样”。现在,印刷厂通常会提供“数码打样”,得益于20世纪80年代一种叫CTP(Computer-to-plate)的技术,这项技术可以用计算机直接输出文件制作印版,省去了使用胶片晒版的环节,缩短了印前的准备时间。
打数码样是用喷墨打印机来完成的,其制作原理是通过打印机调配好墨,直接打印在纸上,和印刷还不大一样。
印刷篮纸,是印刷前用以检查页码顺序、图文情况、拼版是否正确的最后一道工序,工作人员根据印刷蓝纸上的信息对印件进行付印前的最后一次检查。现在很多印刷厂都省略了这一步,而雅昌仍然保持了该环节,以保证印刷品的正确率。
菲林,在CTP技术广泛应用之前,印前会从计算机输出一套(彩印是四色)这样的片子,然后根据这套片子来晒版(制作印版用)。
菲林是胶片,尽管现在胶片已经被数码技术取代。但是,暗房、显影液这些代表传统技艺的词汇,还是会出现在人们的记忆里,毕竟忐忑地等待一张白相纸上渐渐显出影像,着实是件充满悬念且令人兴奋的事情。晒版。
第二步:制版
“活字印刷术”,印刷必须要有纸张和印版,一千多年的时间里,印刷最基本的原理并没有改变。
现在,我们印刷书籍通用的是“平版印刷”。而平版印刷里最常见的是PS版,又叫预涂感光版。这种板材上一般先涂布亲水的三氧化二铝薄膜,又涂布了感光树脂(热敏制版可能是别的材料,但基本原理是一样的)。将图文信息通过计算机“打印”到PS版上(如不是CTP的话,就是将图文信息打印到菲林上,再转移到印版上,可解释上图),亲油层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剥蚀,被剥蚀部分的亲水层会裸露出来,将是书的空白部分,亲油层在印刷机里粘上油墨,就将是书的图文部分。
光敏制版机,靠光把亲油层剥蚀,比较传统。
这是光化学家的功劳,他们发现光子可能与物质中的分子发生相互作用,一些处于基态的分子吸收了光子,其外层电子可以从基态到达了激发态。依据这样的原理,科学家发明了包括光敏制版在内的很多有用的东东。
而较新的热敏制版,靠热把亲油层剥蚀。。
光敏不好控制,光强度不同,制出的版也会有差异;热敏比较好控制,只要达到温度,亲油层就会被剥蚀。光敏比较像单反相机的“手动M档”,当技术驾轻就熟的时候,你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;热敏类似“自动”,你很容易就能得到一张说得过去的照片,但是,想达到一些特殊的效果,恐怕就很难了。
对于一些要求较高的印刷品,通常会再打一次“传统样”。
CMYK(青色Cyan、品红色Magenta、黄色Yellow、黑色Black)四种油墨,世间千万种颜色,都可以靠这四种颜色来调配,这本身就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吧。最早发明加色法的是数学物理学家麦克斯韦。凭借对光和电的了解,他用彩色陀螺向世人展示了红、绿、蓝三种原色恰当搭配,可以调配出我们能够想象到的所有颜色。现在,人们将加色法运用到印刷、数码成像、显像等各种各样的领域。
或许,这就是基础科学的魅力所在吧,历久而弥新。
传统样的印刷工序和真正的印刷是一样的,所以,其成品也最接近批量生产的印刷品。高端客户往往比较信赖传统样,但实际上,传统样是第一色晾干后,印第二色;第二色晾干后,印第三色……以此类推。而批量印刷不会有“等待晾干”的过程,所以,二者成品的差别仍不可避免。
第三步:印刷
四色印刷机,印刷顺序是K最先,Y最后,CM可以根据情况换色序,一张纸从图右进入机器,从图左出来,就完成了四色印刷。
印刷机结构,印版先沾上油墨,图文部分亲油,覆满油墨;空白部分亲水,排斥油墨。接着图文部分的油墨会被转移到橡皮滚筒上,再接着,纸张通过橡皮滚筒和压印滚筒,图文部分会转移到纸张上。经过四次这样的过程,就完成了彩色印刷。
这是一张印刷完的纸,照片上是全张纸的一半,我们平常说的8开、16开、32开就是一张全张纸可以分几份,主页君目测这是8开的印刷品。这样一张纸叠起来就会成为一个“书帖”,很多书帖合起来就是一本书啦。
第四步:装订和印后加工
很多很多书帖组合到一起之后就变成了书,话说的“毛边书”。
书帖被线索在一起,书脊一侧被涂上胶水。接着是上封面。
最后,书的毛边会被裁掉,几百张纸一下就切开了。
现在,当一本书拿到手里的时候,你是否会重新评估它的价值和厚度呢?
本文出自:北京视频制作公司 海淀区视频包装策划
转载本文请注明:北京轶森视频摄影